作者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千赢国际平台登录、浙江大学和浙江理工大学的研究生教学实践中,发现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教材比较匮乏千赢国际平台登录千赢国际平台登录千赢国际平台登录,而研究生又对当前国际上本专业前沿研究领域的发展了解得不够全面,这种状况显然不符合国家对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千赢国际平台登录。这也促使我们写成此专著千赢国际平台登录。作者2009年开始构思本书的框架千赢国际平台登录,从2012年起开始正式写作并在年内完成了第1章到第4章和第6章的文稿;在2013年千赢国际平台登录,除了完成第5章的写作外千赢国际平台登录,对其他各章的内容及参考文献进行了少量的拾遗补缺千赢国际平台登录。
本书概括总结了作者自1987年以来到现在,在海内外进行过的千赢国际平台登录、在可压缩性和高速多相流动方面的研究活动以及所取得的成果千赢国际平台登录千赢国际平台登录,内容包括:超声速液体射流千赢国际平台登录千赢国际平台登录千赢国际平台登录、水下超声速气体射流、水中高速运动物体诱导的超空泡流动千赢国际平台登录千赢国际平台登录千赢国际平台登录、超声速凝结气体流动千赢国际平台登录、激波与固体颗粒的相互作用、激波对气/液界面的冲击以及高速液体对固体表面的冲击等千赢国际平台登录。由施红辉撰写第1章到第3章千赢国际平台登录,第5章和第6章,由罗喜胜撰写第4章千赢国际平台登录千赢国际平台登录。
在本书出版之际千赢国际平台登录,作者感谢对完成本书研究工作有帮助的中外导师千赢国际平台登录、同事和学生,特别感谢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什实验室John Field教授(英国皇家学会会士千赢国际平台登录,FRS)千赢国际平台登录千赢国际平台登录、日本东北大学流体科学研究所高山和喜教授千赢国际平台登录千赢国际平台登录千赢国际平台登录、日本名古屋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系伊藤基之教授千赢国际平台登录千赢国际平台登录、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柏懿研究员千赢国际平台登录千赢国际平台登录、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俞鸿儒院士千赢国际平台登录、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俞茂铮教授、荷兰埃因霍芬理工大学Marinus E. H. van Dongen教授。在完成本书研究工作的过程中千赢国际平台登录,施红辉得到了西安交通大学唐照千留学奖学金、日本政府国费留学生奖学金千赢国际平台登录、日本文部科技省科学研究辅助金奖励研究A(09750188)及一般研究C(12650162)千赢国际平台登录、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基金千赢国际平台登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672144)、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Z1110123)及面上项目(Y1090869)、浙江省提升地方高校办学水平专项资金项目(XK1203001S)千赢国际平台登录、浙江理工大学科研启动基金等课题经费的资助千赢国际平台登录千赢国际平台登录千赢国际平台登录;罗喜胜得到了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经费的资助。在此一并感谢千赢国际平台登录千赢国际平台登录千赢国际平台登录。
全书6章中的内容千赢国际平台登录千赢国际平台登录,每一章都是一个独立的专题千赢国际平台登录,但每章之间也存在有机的联系。这种写法也是一种新尝试。在个别小节里千赢国际平台登录,为了保证章节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千赢国际平台登录,也引述了其他研究者的结果。作者希望抛砖引玉,听取广大读者的批评意见千赢国际平台登录。
作者
2013年中秋节于杭州